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症候群

分類:牙套妮日記

黃女士於過年期間,因一時嘴饞,吃了太多的瓜子、魷魚絲……,結果嘴巴肌肉酸痛,張口困難,吃東西時亦疼痛難耐,趕緊至牙科治療。陳先生好幾年前在張口時就會聽見耳朵內有喀啦一聲,因沒有其他症狀,所以不以為意;某天早上醒來要刷牙時,突然發現嘴巴只能張開一點點,且耳朵部位疼痛不堪,於是到耳鼻喉科就診,又被轉至牙科治療。

上述兩病例是典型的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症候群,意指『顎關節及其相關肌群之功能與結構障礙』,其症狀為疼痛(包括頭疼),顎運動受限,關節噪音,及肌肉與關節部位有壓痛感。

病因

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症候群(簡稱TMD)的病因一直被認為是多因性的,也就是由神經、肌肉、顳顎關節、咬合及不正常的心理因素相互影響,我們先來討論哪些因素可能會導致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症候群:
1. 外傷
除了顳顎關節的急性傷害(例如車禍、運動傷害等)外,其他形式的外傷與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症候群之關係尚未被確認,例如牙科治療時長時間開口,突然咬到硬物,或全身麻醉時之插管等等,確實也常常會引致疼痛,因此也被認為是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症候群多因素之一。而肌肉收縮太久,例如吃牛肉乾,造成肌肉疲乏,也是一種形式的創傷,會引發疼痛。
2. 咬合干擾
若口內剛裝上假牙或最近才完成補牙治療,馬上就發生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症候群,而新的補綴物確實有明顯的干擾,去除此干擾後症狀立即消失,則我們可以推定此咬合干擾與功能障礙確實有相關性。但是並非所有的咬合干擾皆與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症候群有因果關係。
3. 咬合異常
戽斗、前牙暴出、下巴後縮或牙齒參差不齊,謂之咬合異常,可能是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症候群之誘因,但其相關性仍有待進一步研究。
4. 咬合垂直高度不足
口腔後方之大臼齒有維持咬合高度之功能,若喪失所有大臼齒或更多的牙齒,則咬合時下顎關節因得不到支撐而往上頂到關節腔組織引發疼痛。雖然此論點仍無強而有力的證據支持,但在臨床上時常可見。
5. 精神因素
約百分之七十二之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症候群患者會有因外在壓力導致之咀嚼肌群功能異常,其誘發因素可能為考試、換工作、失業、家庭變故等造成之焦慮、沮喪、失眠。
6. 其他全身因素
可能引起口腔顏面疼痛之疾患包括:過敏、心臟病、膠原蛋白血管疾病、藥物副作用、腫瘤、關節炎、多發性硬化症、耳鼻喉疾病、全身性紅斑狼瘡等等。

症狀

顳顎障礙的症狀基本上分為肌肉與關節兩方面,有的只表現出肌肉壓痛,稱為『肌筋膜疼痛功能障礙症候群』,有的是呈現出關節炎症狀,有的兩方面皆有。可能之表徵詳述如下:
1. 肌肉壓痛
包括張口肌、閉口肌及頭頸部肌肉之酸痛,會造成患者張口或閉口時疼痛、無法咬食物、甚至整天都覺得不舒服,無法工作、入睡。可能只持續數天,也有可能變成慢性疼痛。病症拖的愈久才尋求治療,則愈不容易治好。
2. 關節盤異位造成關節彈響
正常顳顎關節盤位置是在下顎踝頭上方,若關節盤跑到下顎踝頭前方形成異位,則下巴張合時,因踝頭擠壓到關節盤而會發出聲音,此彈響聲可能只有病人本人才聽得到,也有可能大聲到吃飯時連旁人都聽得到”喀喀”聲,造成病人的困擾與尷尬。
3. 關節炎
其症狀為耳朵前方或裡面會有腫脹疼痛的感覺,不管是休息時、吃飯時、或講話時都會痛。可能會伴隨身體其他部位的關節炎一起發生。
4. 下顎運動功能受限
可能是因肌肉酸痛不敢張開,也有可能是關節盤嚴重異位導致下顎踝頭無法順利滑動而卡住。
5. 耳鳴
耳鳴之原因尚未有定論,會發生於各年齡層,以老年人較常見,尤其是女性。由於某些顳顎障礙患者有耳鳴的現象,而以咬合板治療後可以得到改善,所以有人提出「耳鳴是因下顎過分閉合或向後異位導致壓迫到鼓索神經,而咬合板可以使下顎關節空間重新定位來解除耳鳴」的假設,但未能得到充分證據支持。
6. 頭痛
頭痛的形式有許多種,只有少部份的形式與顳顎障礙有關,如緊張型頭痛,其症狀為帶狀疼痛,範圍從頭頂到側邊,一直延伸到脖子,好似戴了一頂太緊的帽子。可能有磨牙或緊咬牙齒的習慣,也可能是姿勢不良或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太久,例如打字或用脖子夾著話筒講電話所造成。

治療方式

當患者來到顳顎關節門診,醫師會為患者作一系列的檢查,包括詢問病史及痛的形式,功能受限的嚴重度,頭部、頸部、肩部肌肉及顳顎關節觸診,聽關節雜音,測最大張口度,檢查牙齒與咬合,有時也會評估站立與走路時的姿勢。期望能收集更多的資訊,以找出可能誘因,對症下藥。治療方式依病情不同,可能有下列幾種:
1. 病情、致病機轉的說明
讓患者了解治病原因,以免患者胡思亂想,以為得了什麼怪病,徒增心理壓力。並讓患者知道自己在整個療程所扮演的角色及病情可能的變化。
2. 自我放鬆之要求與紓解壓力治療
如前所述,大部份顳顎關節功能失調是因肌肉使用不當,包括精神壓力、沮喪、緊張,都可能使咬合肌肉及頭頸部肌肉長期收縮而變成慢性疼痛,所以心理調適也很重要,有時需請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治療。
3. 嚴禁食用堅韌的食物,或張大口咬水果
以免傷害咬合肌肉及對顳顎關節系統產生不當壓力。
4. 物理治療
可用溼熱毛巾敷在疼痛部位半小時,每天數次,以促進血液循環,此法只對較表層的肌肉疼痛有效;或至復健科做熱療及電療,肌肉訓練,姿勢糾正。
5. 藥物治療
在急性期需給予肌肉鬆弛劑,消炎止痛藥,有時也給鎮靜劑或安眠藥,以快速緩和病情,減少患者疼痛與生活上之不便。
6. 咬合板治療
咬合板是壓克力樹脂做成的裝置,戴在上顎或下顎牙齒上,其目的為:增加咬合高度、消除咬合干擾、減輕肌肉張力、穩定咬合與神經肌肉、及踝頭與關節的再定位。約七成到九成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患者經由咬合板治療後可得到相當程度的緩解。其適應症包括:
.症狀的發生與外傷或置入新補綴物有關。
.症狀剛發生不久應給予非咬合治療,若反應不佳且已超過2、3星期,則應給予咬合板治療。
.持續的顳顎關節肌肉疼痛。
.關節盤異位及閉鎖。
.顳顎關節退行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。
.緊張性頭痛患者。
.夜間磨牙。
7. 咬合調整
當咬合板治療幾個月仍未有任何改善,則需評估是否需對牙齒做咬合調整,以增加咬合穩定。
8. 手術治療
當上述保守療法已實行半年,而患者仍有關節疼痛、張口困難、關節彈響,則應考慮手術治療,以免關節盤長期受壓迫造成穿孔、纖維化,甚至沾黏。

結語

治療的重點首在疼痛控制,以可逆性的保守治療來保持咀嚼系統結構之完整性。少數患者需以不可逆的治療方式來作結構及功能上的改變,但得先經過謹慎的評估。對於不痛的彈響可以觀察即可,但若患者有磨牙習慣,則需以咬合板來保護肌肉關節系統。
顳顎關節/肌肉障礙症候群是會反覆發作的疾病,其週期長短因人而異,若是壓力造成,則病情好轉之後,若再度承受壓力就有可能會發作。治療成功與否端賴正確的診斷及患者合作,唯有患者配合調適自己的飲食、生活及心理,才不至於長期受此疾病干擾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*文章出處:
http://www.jah.org.tw/chinese/5_knowledge/3_paper/2003/m06/m06-08.asp
仁愛醫訊,92 年 6 月雙月刊 第十九卷第三期

*這是我面臨的問題,有可能會變成牙套妹,有可能要花2年才能治療好..

看來,這兩年我是不可能結婚拍婚紗了~><~